拼音bāng zǐ
注音ㄅㄤ ㄗˇ
词性名词
1.剧中,无论是甜美的“南梆子”,激越的“高拨子”,她都演绎得恰如其分,惟妙惟肖。
2.二百零七、荀对唱腔方面,也有许多发明,由于他是唱梆子戏出身,所以他的新戏中,“南梆子”特别多,运腔也好。
3.业内人士欣喜地说,“山东梆子的春天来了!”关注现实生活,反映社会热点,贴近群众,推陈出新,这既是山东地方戏振兴的辙印,也是其前行的方向。
4.既古朴又豪放,如同处于中国梆子腔鼻祖地位的秦腔一样,很有原生态的味儿。
5., 演唱时只有梆子击节、锣鼓伴奏,故又称“千板秧歌”.
6., 唱词多为七字,传统伴奏乐器为四股弦琴胡,其它文武场乐器与河北梆子乐器相同。
7.据说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,对京剧等大剧种的起源产生过重要影响,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代表之一,成为陕西的旅游文化符号当之无愧。
8.一个山陕梆子,直闹得清政府坐立不安,如临大敌,不惜通令全国,扑杀禁绝。
9.一百零九、晋剧因其形成和活动于山西中部地区而称中路梆子,它既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,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,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。
10.同为梆子腔的鼻祖,蒲剧、秦腔一母同源,号称“姊妹花”。